后勤保障处
 首页  部门概况  后勤服务  规章制度  后勤党建  招标信息  学院主页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公共卫生>>疾病防控>>正文
 

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

日期:2021年12月09日 15:10 作者:刘烨 点击:[]

1

 冬季到来,天气转冷,加之学校人员密集很容易造成一些传染病的流行。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,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,远离传染病。

 

     一、常见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种类

     1.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

     常态化疫情防控,始终保持良好卫生习惯。

    预防建议:符合接种要求的师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。校园内师生佩戴口罩,口罩弄湿或弄脏后,及时更换。在校期间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,一旦出现发热、干咳、咽痛、流涕、腹泻、乏力、嗅(味)觉减退、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上报,并按照当地相关规定就诊。注意用眼卫生,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保持宿舍卫生清洁,做好个人卫生、手卫生,定期晾晒、洗涤被褥及个人衣物。师生应遵守学校校门管理规定,尽量减少出校。在教室、自习室、图书馆、食堂、室内运动场馆时,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。学生做到学习、生活空间相对固定,随身备用口罩,在校外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。师生员工在校外应尽量避免进入通风不良、人群密集的密闭空间,如设置在地下室的健身房、棋牌室(麻将馆)、网咖、游泳馆和KTV等公共场所。

      2.流感病毒

2

流行性感冒(简称流感)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流感分为甲,乙,丙三型。流感有明显的季节性,我国北方地区,多在冬季高发。

主要症状:流感潜伏期一般13天,起病方式多为快和突然。其临床特点为:畏寒,少有寒战;发烧,体温速升至3840℃;头痛,全身无力;眼球外肌疼痛,腰背和四肢酸痛;厌食,恶心;打喷嚏,鼻塞和流鼻涕等。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道为主,如恶心,呕吐,腹痛,腹泻等。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34天开始恢复,而且恢复彻底,如有并发症恢复期就延长。

传播途径: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,或间接接触传播。

易感人群: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。

预防:积极锻炼身体,不断增强体质;多开窗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;在本病流行季节,少到人口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活动;身体有不适时及时就医,防治并发症。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,避免与患者进行接触;外出时要戴口罩。对环境、物品进行消毒处理;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。

3

    3.结核病

春冬季是肺结核病多发季节,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地方,教室、宿舍若通风不好,消毒不严,卫生差,若存在涂阳肺结核或活动性肺结核学生很容易造成结核病暴发流行。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。结核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,最常见的是肺结核。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、咳痰、胸痛、痰中带血、午后低热、盗汗、食欲不振、疲乏和消瘦。肺结核是传染性疾病,如果不及时治疗,对患者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,影响工作、生活,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;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到亲人和朋友。如果得了肺结核没有按疗程完成正规治疗,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。

肺结核是如何传播的?肺结核患者在咳嗽、打喷嚏、大声说话时,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,周围人群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。健康人可能通过吸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喷出的飞沫而被感染。但是,一般人感染结核菌后不会发病,只有身体抵抗力低的时候才会发病。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约为10%。感染结核菌但不发病的人不会传染他人。一旦发现结核病人应立即送往专科医院隔离治疗。

     4.水痘
水痘传染性强。患者为主要传染源,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。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。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。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,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。人群普遍易感,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。
 
主要症状: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。起病急,轻、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,皮疹先发于头皮、躯干受压部分,呈向心性分布。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。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→旁疹→症疹→脱症的演变过程,脱症后不留疲痕。水疤期痛痒明显,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。

6

易感人群:普遍易感。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。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,发病较少,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。病后获得持久免疫,但可发生带状疱疹。

预防:①房间定时开窗通风,尽可能的让阳光照射,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、被褥、毛巾等,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、晒、烫、煮、烧消毒,且不与健康人共用。

       ②及时隔离患者7~10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,隔离患者要皮疹全部结痂才能复课。对已接触的易感者,需要观察3周。

      ③流行季节前,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可有效预防水痘,也能降低日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。

 

        5.流行性腮腺炎

简称腮腺炎,亦称痄腮,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
主要症状:以腮腺发热、肿胀、疼痛为特征,1-2天后,腮腺逐渐肿胀,从一侧开始,然后逐渐累及另一侧。
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,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,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不会再次感染。

预防: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。服用抗病毒中药可预防,流行季节注射“麻腮风”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
         6.流行性出血热

    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(HFRS),又称流行性出血热,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,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,病情急,危害大。我省长安区、户县、周至、蓝田县等为高发病区域。

传播源及途径: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,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,尿、粪便排出,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主要途径。

传播方式:呼吸道、消化道、接触传播、母婴传播、虫媒传播。

主要症状:主要有发烧、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特征。胃肠道可出现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中毒症状。典型临床症状“三红三痛症”:“三红”:颜面、颈部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。“三通”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;眼球结膜水肿,眼睑及面部浮肿。出血:口腔软腭、咽部及眼睛球结膜出血,腋下、背部皮下出血,形如搔抓样。
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。

预防:积极锻炼身体,不断增强体质,讲究个人卫生,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(尿、粪)或分泌物(唾液)接触;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、水和饮料等;一旦患病及时就诊。高危人群可以接种出血热疫苗预防该病。

        7.诺如病毒

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,是引起全球人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最主要病原,感染所有人群,95%以上的病毒性胃肠炎都是由诺如病毒引起。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,多发生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单位。感染诺如病毒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。

5

主要症状: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1-2天。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以轻症为主,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,其次为恶心、腹痛、头痛、发热、畏寒和肌肉酸痛等。成人和儿童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症状有所区别,儿童以呕吐为主,成人则腹泻居多。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为急性起病,属于自限性疾病,多数患者发病后2-3天即可康复。但对于婴幼儿、老人,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,诺如病毒胃肠炎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。

易感人群: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,寒冷季节呈现高发。

    二、常见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防治措施

   (一)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,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,只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,就能有效地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。

1.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,保持空气清新;讲究个人卫生,不随地吐痰,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。

2.疾病流行期间,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,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,必要时可进行相应疫苗的接种;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学生家长防病意识。

3.学校一旦发现学生患上述呼吸道传染病,应劝其住院隔离或居家隔离治疗,避免传染给其他学生。出现病例的教室应进行消毒,并关注有无其他续发病例,发现异常增多时应及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。

4

    (二)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

  1.要讲究环境、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。以饮食卫生为重点,把好病从口入关,做好三管一灭(即管好饮食、管好水源、管好粪便和消灭苍蝇),加强自身防护。

5

 2.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。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;不喝生水、不吃生冷食物;不暴饮暴食;实行分餐制,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; 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;杜绝生吃水产品。

 3.加强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。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;适当进食蒜、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。

 4.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。不要胡乱用药,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;防止耐药性的产生,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,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。

  5.学校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呕吐、腹泻等不适症状,应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,疏散附近的学生;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,使用就近存放的消毒剂对呕吐物进行消毒,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扬尘;注意与患病学生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,防止病毒传播。发现患病学生异常增多,应立即报告辖区疾控中心。

微信图片_20201207181614

 

 

 

上一条:肺结核科普宣传 下一条:出血热预防知识宣传

关闭